6ES7431-7KF10-0AB0
SIEMENS CPU模块系列技术参数
PLC有较高的易操作性。它具有编程简单,操作方便,容易等特点,一般不容易发生操作的错误。对PLC的操作包括程序输入和程序更改的操作。程序的输入直接可接显示,更改程序的操作也可以直接根据所需要的地址编号或接点号进行搜索或程序寻找,然后进行更改。PLC有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可供使用。用于梯形图与电气原理图较为接近。容易和理解。PLC具有的自诊断功能对人员技能的要求。当发生故障时,通过硬件和的自诊断,人员可以很快找到故障的部位。
配置注意事项:
数字量输入和输出点的寻址总是以 8 位为一组,从 x.0 到 x.7,即使没有那么多的实际连接端子可用,情况也是如此。
CPU 上的数字量输入和输出点具有固定地址,总是以 I0.0 或 Q0.0 起始。根据实际接线端子数目的不同,地址按顺序递增分配 (例如从 I0.0 至 I0.7 和 I1.0 至 I1.7 等等)。
图 1 中的 CPU 拥有 14 个输入点,从 I0.0 到 I0.7 和 I1.0 to I1.5 是实际存在的, 输入点 I1.6 和 I1.7 物理上并不存在,但依然按上述占据了地址。自然,这些“占位”地址即不能被用户程序使用,也不能再分配给后续的扩展模块。
图 01
扩展模块上的数字量输入点也按同样的规律分配地址,只不过与 CPU 相比,它们没有固定地址,只是在它们左边的(实际和虚拟)输入地址的基础上。
图 02
如果一个扩展模块加入到已有的两个模块之间,则新模块右侧的模块的地址都要改变。图 3 表示了此种配置的改变。
图 03
模拟量输入和输出通道地址总是成对分配,并且总是以偶数地址开始(AIW0, AIW2 和 AQW0, AQW2 等)。 如果模块上只有一个实际接线通道,第二个通道也分配了地址,但不能使用。
图 04
描述:
PROFINET - 自动化领域的以太网
PROFINET 是全球的工业自动化以太网,所安装的节点数已超过 580 1) 万个。
PROFINET 通过加快生产、生差率和工厂可用性来推动公司的成功。
1)来源:PROFIBUS 和 PROFINET 组织 (PI) ,2013 年版
产品优势一览:
灵活性
由于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快速响应和的流程便成为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中获胜的先决条件。
PROFINET 可确保工厂结构和生产中的zui高灵活性,并可用来实现创新的机器设备方案。例如,可以将式设备集成到相对不易访问的。
IWLAN
PROFINET 还支持与工业无线局域网之间的无线通信,从而开创了全新的应用领域。例如,可以将这样的易磨损技术替换,并可以采用自动引导车辆以及式操作员面板。
性
PROFIsafe 规范,已经使用PROFIBUS 进行了验证,可以在单个总线电缆上传输数据和相关数据,也能与PROFINET 组合使用。无需网络组件即可实现故障通信;交换机和网络转换的使用也无任何。另外,通过工业无线 LAN (IWLAN),还可实现故障通信。
灵活的拓扑结构
除了现有现场总线所具有的直线拓扑外,PROFINET 还可以采用星形、树形和环形拓扑。 通过采用有源网络组件(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和介质转换器)的交换技术,或通过将交换机功能集成到现场设备中,即可实现这些拓扑结构。 这样就会机器设备规划的灵活性,并节约布线成本。
PROFINET 网络的安装无需任何专门知识,并且此网络可与工业相关的全部要求。PROFINET 指南“布线和互连技术”为厂商和用户提供了网络安装支持。根据具体的应用,可以使用铜质对称电缆或者 RFI 屏蔽型光纤电缆。 使用、可靠耐用的式连接器(防护等级高达 IP65/IP67),可以方便地连接不同生产商的设备。
由于设备中集成了交换机功能,因此可基于现有设备或工厂结构来组态拓扑。这可以极大地节省电缆布线费用,并例如外部交换机等的组件数量。
开放式
PROFINET 是一种于供应商的开放式 (IEC 61158/61784), PROFIBUS 和 PROFINET 组织 (PI) 的支持。它代表着zui高度、开放式 IT 通信、网络和同时实时通信。
由于具有开放性,PROFINET 为在工厂中实现统一自动化网络奠定了基础,所有机器设备都可与之相连。例如,通过使用网络转换设备,也可以顺利地使用 PROFIBUS 来集成工厂的现有部分。
电源电压 | ||
负载电压 L+ | ||
● 额定值 (DC) | 24 V; 只在为双线测量变换器供电时需要 | |
● 反极性保护 | 是 | |
输入电流 | ||
来自负载电压 L+(空载),zui大值 | 400 mA; 在 16 个互相连接、全控制的 2 线测量变换器中 | |
来自背板总线 DC 5 V,zui大值 | 700 mA | |
功率损失 | ||
功率损失,典型值 | 4.5 W | |
模拟输入 | ||
模拟输入端数量 | 16 | |
● 电压/电流测量时 | 16 | |
● 测量电阻时 | 8 | |
电压输入允许的输入电压(毁坏限制),zui大值 | 18 V; 18 V 持续电压,1 ms 内 75 V(占空比 1:20) | |
电流输入允许的输入电流(毁坏限制),zui大值 | 40 mA | |
输入范围 | ||
● 电压 | 是 | |
● 电流 | 是 | |
● 热电偶 | 是 | |
● 电阻温度计 | 是 | |
● 电阻 | 是 | |
输入范围(额定值),电压 | ||
● 1 V 至 5 V | 是 | |
● 输入电阻(1 V 至 5 V) | 1 MΩ | |
● -1 V 至 +1 V | 是 | |
● 输入电阻(-1 V 至 +1 V) | 1 MΩ | |
● -10 V 至 +10 V | 是 | |
● 输入电阻(-10 V 至 +10 V) | 1 MΩ | |
● -2.5 V 至 +2.5 V | 是 | |
● 输入电阻(-2.5 V 至 +2.5 V) | 1 MΩ | |
● -25 mV 至 +25 mV | 是 | |
● 输入电阻(-25 mV 至 +25 mV) | 1 MΩ | |
● -250 mV 至 +250 mV | 是 | |
● 输入电阻(-250 mV 至 +250 mV) | 1 MΩ | |
● -5 V 至 +5 V | 是 | |
● 输入电阻(-5 V 至 +5 V) | 1 MΩ | |
● -50 mV 至 +50 mV | 是 | |
● 输入电阻(-50 mV 至 +50 mV) | 1 MΩ | |
● -500 mV 至 +500 mV | 是 | |
● 输入电阻(-500 mV 至 +500 mV) | 1 MΩ | |
● -80 mV 至 +80 mV | 是 | |
● 输入电阻(-80 mV 至 +80 mV) | 1 MΩ | |
输入范围(额定值),电流 | ||
● 0 至 20 mA | 是 | |
● 输入电阻(0 至 20 mA) | 50 Ω | |
● -10 mA 至 +10 mA | 是 | |
● 输入电阻(-10 mA 至 +10 mA) | 50 Ω | |
● -20 mA 至 +20 mA | 是 | |
● 输入电阻(-20 mA 至 +20 mA) | 50 Ω | |
● 4 mA 至 20 mA | 是 | |
● 输入电阻(4 mA 至 20 mA) | 50 Ω | |
● -5 mA 至 +5 mA | 是 | |
● 输入电阻(-5 mA 至 +5 mA) | 50 Ω | |
输入范围(额定值),热电偶 | ||
● 类型 B | 是 | |
● 类型 E | 是 | |
● 类型 J | 是 | |
● 类型 K | 是 | |
● 类型 L | 是 | |
● 类型 N | 是 | |
● 类型 R | 是 | |
● 类型 S | 是 | |
● 类型 T | 是 | |
● 类型 U | 是 | |
输入范围(额定值),电阻温度计 | ||
● Ni 100 | 是 | |
● 输入电阻 (Ni 100) | 1 MΩ | |
● Ni 1000 | 是 | |
● 输入电阻 (Ni 1000) | 1 MΩ | |
● Pt 100 | 是 | |
● 输入电阻 (Pt 100) | 1 MΩ | |
● Pt 1000 | 是 | |
● 输入电阻 (Pt 1000) | 1 MΩ | |
● Pt 200 | 是 | |
● 输入电阻 (Pt 200) | 1 MΩ | |
● Pt 500 | 是 | |
● 输入电阻 (Pt 500) | 1 MΩ | |
输入范围(额定值),电阻 | ||
● 0 至 48 欧姆 | 是 | |
● 输入电阻(0 至 48 欧姆) | 1 MΩ | |
● 0 至 150 欧姆 | 是 | |
● 输入电阻(0 至 150 欧姆) | 1 MΩ | |
● 0 至 300 欧姆 | 是 | |
● 输入电阻(0 至 300 欧姆) | 1 MΩ | |
● 0 至 600 欧姆 | 是 | |
● 输入电阻(0 至 600 欧姆) | 1 MΩ | |
● 0 至 6000 欧姆 | 是; 至 5000 Ohm 可用 | |
● 输入电阻(0 至 6000 欧姆) | 1 MΩ | |
热电偶 (TC) | ||
温度补偿 | ||
— 使用补偿盒进行的外部温度补偿 | 是 | |
— 使用 Pt100 进行的外部温度补偿 | 是 | |
— 动态参考温度值 | 是 | |
特性线性化 | ||
● 可参数化 | 是 | |
— 对于热电偶 | 类型 B、E、J、K、L、N、R、S、T、U | |
— 用于电阻温度计 | Pt100, Pt200, Pt500, Pt1000, Ni100, Ni1000 | |
导线长度 | ||
● 屏蔽,zui大值 | 200 m; 热电偶和输入范围 <= 80 mV 时为 50 m | |
输入端的模拟值构成 | ||
集成和转换时间/每通道分辨率 | ||
● 带有过调制的分辨率(包括符号在内的位数),zui大值 | 16 bit; 16 / 16 / 16 | |
● 可参数化的集成时间 | 是 | |
● 基本转换时间 (ms) | 6 / 20,1 / 23,5 ms | |
● 积分时间 (ms) | 2,5 / 16,7 / 20 ms | |
● 基本转换时间,包含积分时间 (ms) | ||
— 断线监测的额外转换时间 | 4.3 / 4.3 / 4.3 ms | |
— 电阻测量的额外转换时间 | 12 / 40,2 / 47 ms | |
— 断线监测和电阻测量的额外转换时间 | 5,5 ms | |
● 对于干扰频率 f1(单位 Hz)的干扰电压抑制 | 400 / 60 / 50 Hz | |
传感器 | ||
信号传感器连接 | ||
● 用于电压测量 | 是; 可能 | |
● 对于作为两线制测量变送器时的电流测量 | 是 | |
● 对于作为四线制测量变送器时的电流测量 | 是 | |
● 对于利用两线制接口进行的电阻测量 | 是; 电缆电阻被一同测量 | |
● 对于利用三线制接口进行的电阻测量 | 是 | |
● 对于利用四线制接口进行的电阻测量 | 是 | |
误差/精度 | ||
整个温度范围内的操作错误限制 | ||
● 电压,与输入范围有关,(+/-) | 0.3 %; ±250 mV 时 ±0.3 %,±500 mV,±1 V,±2.5 V,±5 V,1 至 5 V,±10 V;±80 mV 时 ±0.31 %;±50 mV 时 ±0.32 %;±25 mV 时 ±0.35 % | |
● 电流,与输入范围有关,(+/-) | 0.3 %; 0 至 20 mA 时,±5 mA,±10 mA,±20 mA,4 至 20 mA | |
● 电阻,与输入范围有关,(+/-) | 0.3 %; 0 至 48 Ohm 时 ±0.3 %(4 导体测量),0 至 150 Ohm(4 导体测量),0 至 300 Ohm(4 导体测量),0 至 600 Ohm(4 导体测量),0 至 5000 Ohm(4 导体测量,在 6000 Ohm 范围内);0 至 300 Ohm 时 ±0.4 %(3 导体测量),0 至 600 Ohm(3 导体测量),0 至 5000 Ohm(3 导体测量,在 6000 Ohm 范围内) | |
● 热电阻,与输入范围有关,(+/-) | 0.4 % | |
基本错误限制(25 °C 时的操作错误限制) | ||
● 电压,与输入范围有关,(+/-) | 0.15 %; ±250 mV 时 ±0.15%,±500 mV,±1 V,±2.5 V,±5 V,1 V 至 5 V,±10 V;±80 mV 时 ±0.17%;±50 mV 时 ±0.19%;±25 mV 时 ±0.23% | |
● 电流,与输入范围有关,(+/-) | 0.15 %; 0 至 20 mA 时,±5 mA,±10 mA,±20 mA,4 至 20 mA | |
● 电阻,与输入范围有关,(+/-) | 0.15 %; 0 至 48 欧姆时 ±0.15 %(4 导体测量),0 至 150 欧姆(4 导体测量),0 至 300 欧姆(4 导体测量),0 至 5000 欧姆(4 导体测量,在 6000 欧姆范围内);0 至 300 欧姆时 ±0.3 %(3 导体测量),0 至 600 欧姆(3 导体测量),0 至 5000 欧姆(3 导体测量,在 6000 欧姆范围内) | |
● 热电阻,与输入范围有关,(+/-) | 0.3 % | |
报警/诊断/状态信息 | ||
报警 | ||
● 诊断报警 | 是; 可参数化 | |
● 极限值报警 | 是; 可参数化 | |
电位隔离 | ||
模拟输入电位隔离 | ||
● 模拟输入电位隔离 | 是; 内部/外部 | |
● 在通道之间 | 否 | |
绝缘 | ||
绝缘测试,使用 | 2120 V DC 在总线和 L+/M 之间;2120 V DC 在总线和模拟部件之间;500 V DC 在总线和位置接地之间;500 V DC 在模拟部件和 L+/M 之间;2120 V DC 在总线和位置接地之间;2120 V DC 在 L+/M 和位置接地之间 | |
尺寸 | ||
宽度 | 25 mm | |
高度 | 290 mm | |
深度 | 210 mm | |
重量 | ||
重量,约 | 500 g |
6ES7431-7KF10-0AB0
如果PLC通过与变频器进行通讯来进行信息交换,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讯方式使用的硬件少,传送的信息量大,速度快,等特点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另外,通过网络,可以连续地对多台变频器进行监视和控制,实现多台变频器之间的联动控制和同步控制,通过网络还可以实时的调整变频器的参数。 4、在变频器的启停控制中由于继电器接触器等硬件的动作时间有延时,影响控制精度。5、通常变频器的故障状态由一个接点输出,PLC能得到变频器的故障状态,但不能准确的判断当故障发生时,变频器是何种故障。目前各个厂家的变频器都相继的开发出了支持连网的功能,比如,很多变频器都有了支持现场总线(如:DEVICENET、PROFIBUS、AS_I)等的接口协议,可以很方便的与PLC进行数据通信。。
西门子PLC的MPI通讯详解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芯片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也相应提高,随之智能化设备之间基于开放标准的现场总线技术构成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也逐渐成熟起来。于是西门子PLC除了使用工业以太网和profibus。在我们常用的编程、组态、通讯还用到了MPI、ASI等技术。这些技术协议实现西门子PLC主机与智能从站之间的通讯,甚至兼容符合第三方产品的通讯协议。西门子通讯大致有MPI网络通讯、PROFIBUS网络通讯、工业以太网通讯这三种。
MPI叫多点接口通信,一般用于小范围、小点数现场级通讯,可实现西门子PLC的操作面板(TP/OP)和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交换,例如西门子PLCs7-200/300/400,它的通讯速率19.2Kbit-12Mbit,多可连接32个接点,通讯距离50m以内。若以中继器连接,站之间的距离可达9100m,可多也只能用10个中继器,而且它还占用节点数。
PLC以MPI来实现通讯,可用三种方式解决。全局数据包通讯方式、无组态连接通讯方式、组态连接通讯方式。
实现全局数据包通讯方式:在PLC硬件配置过程,组态需要通讯的PLC站之间的发送区和接收区不需要任何程序处理,只适应s7-300/400之间的通讯。多也只在一个项目中的15个CPU之间建立全局数据。实现全局数据通讯方法:全局数据包通讯SMATIC Manage里设置s7-300/400MPI的地址,然后在选项/定义全局数据里定义需要通讯的数据地址。带>符号的表示发送数据,对应栏里的是接受数据,终将设置好的项目下载到PLC即可实现MPI通。 问题电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如出现电容器内部元件击穿电容器对外壳绝缘损坏密封不良和漏油鼓肚和内部游离鼓肚和内部游离带电荷合闸或是温度过高通风不良运行电压过高谐波分量过大操作过电压等情况,都有可能引起电容器损坏。为预防电容器事故,正常情况下,可根据每组相电容器通过的电流量的大小,按倍~倍,配以快速熔断器,若电容被击穿,则快速熔断器会熔化而切断电源,保护电容器不会继续产生热量;在补偿柜上每相安装电流表,保证每相电流相差不超过±%,若发现不平衡,立即退出运行,检查电容器;监视电容器的温升情况;加强对电容器组的巡检,避免出现电容器漏油鼓肚现象,以防。。
- 上一篇:6ES7431-7KF00-0AB0
- 下一篇:6ES7432-1HF00-0AB0